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大别山精神暨大别山区革命史编年(1921-1949)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来源: 时间:2022-10-17 点击量:

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为深刻学习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0月9日举办“大别山精神暨大别山区革命史编年(1921-1949)”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大学、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等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学者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相聚喻家山下,就大别山精神及大别山区革命史编年问题进行研讨。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出席会议并致辞,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刘雅然主持受聘仪式,院长岳奎主持研讨会。


(学者合影)


会前,刘雅然邀请各位学者参观马院风采墙,进一步了解马院建设情况以及学术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出席活动并致辞。许晓东对湖北省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华中科技大学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大别山革命老区是百年党史上的一座丰碑,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铸就了宝贵的大别山精神。他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能够深入研究大别山区红色历史,填补全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打造湖北研究大别山精神和大别山革命史的新高度。


(许晓东致辞)


研讨会伊始,岳奎就马院发展与大别山精神研究情况进行汇报。他表示,习总书记强调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弘扬大别山精神、加强对大别山区革命史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相关专家团队深化对大别山精神及大别山区革命史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大别山区革命史编年(1921-1949)”书稿就是重要成果。岳奎希望,通过此次学术研讨能够吸收各界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力争推出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


(岳奎报告研究情况)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大别山精神和书稿进行研讨。

中共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张神根对书稿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书稿以编年史的形式研究大别山区革命史,具有开创性,填补了研究空白。他还强调,应仔细把握编年史中材料来源的权威性,在材料分类、文字表述及篇幅平衡上进一步努力。


(张神根发言)


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何光耀基于大别山区历史发端早、区域广、时间长、贡献大等特点,指出书稿具有集政治性、集成性、普及性与激励性于一体的重要意义。他建议,书稿完善可在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区域定位、把握史实补位、条目表述到位方面进一步完善。


(何光耀发言)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袁北星表示,书稿在选题上意义重大,具有创新性,在整体上体现出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她建议,书稿在体例取舍中,需要全面系统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表述精神,注重规范性与一致性的统一,突出准确性。袁北星希望,书稿能成为一本可读、可新、可存的重要工具书。


(袁北星发言)


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研究员喻立平表示,大别山精神因时间跨度大而饱含研究空间,适合长期研究。书稿的编撰具有开创性、基础性与典型性。针对此书的特点,喻立平希望,马院能够继续以大别山精神为主攻方向进行长期研究,挖掘湖北辉煌历史典型,拓展史料研究,深化大别山作为五千年农耕文明历史重要基点的重大意义。


(喻立平发言)


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理论三处处长钟文在发言中指出,书稿编写体现了政治导向正确,充满了时代性;内容丰富全面,展现了整体性;体例规范统一,洋溢着学术性;史料详实准确,体现了基础性等特点。完善的建议是在文字表达上更精炼、重大史实上更准确、主要内容上更丰富。

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宋健充分肯定了书稿的编写不易,他强调,基于中国共产党斗争史,大别山区发展与城市斗争紧密关联,书稿的完善还需进一步展现以城市为中心转向以农村为中心转移过程,在体现当时中国革命的整体特点上进一步完善。


(宋健发言)


红安县档案馆馆长辛向阳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现状,他建议书稿在细化完善方面要多与三省相关学者专家共同讨论,充分听取吸收意见。


(辛向阳发言)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报刊部副主任王鹏程教授指出,大别山精神和大别山革命编年史在结构上需比例并重,在内涵上应注意编年史是对大别山精神的支撑,针对大别山精神的内涵要突出其革命性、忠诚性、人民性与地域性。书稿还要着重理清党的领导、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及人民活动等相关内容。


(王鹏程发言)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彦涛就印证和强化“28年红旗不倒”的角度,称赞《大别山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就此提出建议,即大别山编年史一定要与记事体相结合,在编年时要注重历史时间的延续,要强化大别山革命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让人民了解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邵彦涛发言)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信华教授在肯定书稿富含史料价值和开创性意义的同时,也包含着农村社会的烟火气息。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修改,他表示,要加强史料收集、规范注释,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徐信华发言)


武汉出版社人文社科中心副主任胡新就书稿名称、条目规范等方面提出建议,建议加强对大别山概念的区分以及注释规范,并期望穿插影像资料进而加强大别山编年史阶段区分。


(胡新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长义回顾以往大别山精神研究的主要特点,肯定了书稿的全面性与包容性。他建议可以再条目容量、撰写句式、规范性表达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黄长义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夏增民建议进一步强化通稿,规范注释,加强研究,形成系列丛书。


(夏增民发言)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李志强做总结讲话,他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衷心感谢各位专家莅临指导并提出宝贵建议,他表示,此次研讨会为未来深入开展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加强协同,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学校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马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李志强发言)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建国、沈昊驹,工会主席董慧教授以及项目组成员出席研讨会。


(通讯员:高浩文)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二层) 

学院电话:027-87556742(院办)、87557893(人事)、87544455(教务)、87557739(教务)

学院邮箱:mkszyx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