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平台
韦革:《概论》课程互动教学何以可能

来源:新闻资讯 时间:2013-10-12 点击量:



互动式教学法,是1918年在哈佛大学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模式被运用的。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方法得到了不断发展,曾被誉为该校的法宝案例教学法。上世纪80年代初,互动式教学法被我国引进,但并没有被普遍推广。近几年随着教学领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启而不发不启不发等问题的出现,互动式教学法才开始在较大范围内实行[①]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应该大力推广互动教学法。但是互动教学法能否在《概论》中运用?运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本文结合近年来笔者在《概论》教学经验和教训对此做出初步的回答。


一、《概论》互动教学的直接制约因素


互动教学模式是区别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并促进教师认真钻研,精心备课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的是互动教学的本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下列因素(在此假定教师能够理解和熟练运用互动教学)直接制约着这种教学模式在《概论》课程的顺利实施:


1、理论与现实的脱节,使《概论》教学很难与学生的心灵共鸣


《概论》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然而,当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解决中国建设中的紧迫性实践问题在相当长时间内作用不大时候,就会怀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用,进而难以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然就难真心实意地参与互动教学。一些学生认为老师互动的目的是给他们洗脑或如果不参与互动教学会影响他们捞分(《概论》课程是学生最多的课程之一,如果低分会影响学生的奖学金评定和保送研究生)。


在此,我以电信0907班几个学生(出于学生保护目的,请允许略去名字)的网络提问为例:


学生1: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上曾走过许多弯路,而这样改造过来的社会不知是否还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不是还掺杂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元素?虽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是贫富差距已经很明显,如果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共同富裕的理想还会实现吗?


学生2:消灭剥削,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党的宗旨,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告诉我们,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很大了,并且还很可能会继续扩大,而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等特权富裕阶级更是糗事百出,严重的挑战着人民群众的忍耐极限,我想请问老师,您此种现象有何看法。


学生3:现在的资本主义已明显不同于马克思那个年代的资本主义,中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和现在的资本主义到底有多大区别呢?我国现在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请问老师有何见解?怎么样才能减少这个差距呢?但是我觉得我们绝大部分人正是因为贫富差距才拼命奋斗,例如如果大学生的工资和农民工一样了,那样大家还会那么努力吗,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呢?


学生4:我们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无疑是发展的产物,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取得的成就确实值得骄傲,但是在这些年里确实也反映出来了一些问题,官场腐败,钱权交易,网络垃圾肆意,很多青少年缺乏激情,思想消极颓废,公民的素质较为低下。我曾经从报纸上看到,被大家认为最缺乏道德的一些职业,竟然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部分重要的职业(比如警察,医生)。这样的情况实在令人堪忧,我想问一下老师,像这种情况在发展的路上时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和谐的发展应该如何避免诸如此类情况的发生。


2、学生相关理论的缺乏,使《概论》教学的互动难以深入


相对于过去以罗列知识要点为主干的传统模式,《概论》教材由过于看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转变到更为看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实际上意味着《概论》课在处理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时,要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的原则,即知识点的选择要服从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置。但这可能无意中看淡了知识目标的价值。


要知道,思想政治学科建立在其他具体学科基础之上,本身就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科技、历史、地理等内容。因此,从课程理论角度看,它是综合课。以 “台湾问题”为例,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中国对台湾有着不容争辩的主权。从国内法来说,《宪法》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从国际法来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台湾归属中国的规定具有国际法的效力。从外交实践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它们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来说,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证明世界上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历代政府都在台湾设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如果不从政治、历史等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就难以驳斥国际上反华势力以及台湾岛内台独分子的荒谬言论。难以使学生认识到台湾只有回归才是唯一出路,只有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政治目标。


由于《概论》教材过于强调知识点的选择服从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置。通篇都是国家和党的文献的罗列,对核心的知识和概念不予以或不屑于明晰的阐释,加上学生在高中阶段文理分流导致的知识短板,致使在小组讨论、提问和回答时学生就无话可说,课堂气氛十分冷清。


在此我以一位名为依水涵空的邮件为例——老师你好! 我是信管专业的学生,现在有些困惑,希望得到你的解答——我看了一下《货币战争》、张维为的《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和时寒冰的《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对于这类书由于没有什么经济学基础,只能被动的接受他们的观点,而对于他们有些相悖的观点有没有能力辨别,对于这你有什么建议吗?或者说我对这一块有所兴趣,你能够对于怎么学,该看哪些书给些建议吗?


3、时间、大班上课和激励机制不足,使《概论》互动难以生效


课堂十分钟 ,课下十年功。互动必须保证学生课下预习、 复习时间。由于《概论》教材的隐含着多方面的知识,深入理解起来难度大,如果不提前预习 ,在小组讨论、 提问和回答时学生就无话可说 ,课堂气氛异常冷清。课堂上的讨论发言也就永远是几句高中生的话,或者直接表表决心了。因此,课下预习时间的保障直接制约着互动教学模式的成功运行。然而,根据笔者调查和观察,大部分学生预习时间配置大多偏向英语,在《概论》课堂上也摆满理工科书籍和作业,有人直至连《概论》课本都懒得翻开。


《概论》课授课教学的学生人数多少是决定课堂互动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概论》课合班教学的学生人数平均为100多人,一是影响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从而造成师生情感互动盲区。据研究,教师在教学中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度一般小于10人,视觉纵深小于10排。当注意的对象超过这个数量后,则无法有效地把握。如果教师处在专心讲课状态,其控制范围还要小。[②]在教师的控制能力之外,课堂上会出现学生说话、发短信、看课外书刊等情况,互动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二是影响师生、生生的语言互动。在100多人课堂中语言互动,往往出现前排学生发言后排学生听不到、后排学生发言前排学生和讲台教师听不到的情况。


《概论》课平时对期末卷面成绩所占百分比也是决定课堂互动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平时对期末成绩所占百分比过低,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到课率(一些学生认为,如果在期末卷面成绩占80%情况下,即使是一节课不上,也可能及格),而且造成学生参与互动激励的不足。


二、缓解《概论》互动教学的障碍的策略


针对上述三大互动教学制约因素,笔者总结多年的互动教学经验和教训发现,下列策略也许可以保障互动教学模式在《概论》课程的顺利实施:


1、对知识点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适度平衡,解决互动教学的逻辑起点问题


由于思想政治课特殊的学科定位和高考已经不再直接考查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意中弱化了入学的大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在《概论》课程互动教学中,如果一味强调在做中学,割裂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系统性,就不仅会导致大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而且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


为此,笔者在在《概论》课程互动教学中,一是对教学所需要基本的概念进行明晰的界定,如讲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选择时候,首先从资源配置这个核心的经济学概念入手,引申出计划配置方式、市场配置方式和社会网络配置方式三大类型及其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明确,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在此理论前提下,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史知识分析为什么当时我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而后选择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再配合邓小平的两个不等于的论述,学生反映对此问题前因后果的了解是充分的。二是对教学所需要基本的政治、经济学等研究方法进行适当的说明。在此我仍然以名为依水涵空的邮件为例,他认为他只能被动的接受书本的观点,对于有些相悖的观点有没有能力辨别。我的回答是——《货币战争》和时寒冰的《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这类书要理解,应该看看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教材。有些相悖的观点看看是不是实证问题(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相悖的观点或是因为作者假设不同,或者是因为作者引用的数据不同引起);看看是不是规范问题(经济学的规范分析回答的是好不好和应该什么办的问题,相悖的观点大多数是作者价值观不同)。


当然,在《概论》课程互动教学语境中讲授概念和基本原理,必须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现实的社会现象和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如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举例说明概念和原理时,尽量做到:用中少用洋;用今少用古;用近少用远;用熟悉少用生疏(如讲核心价值体系,不用雷锋而用长江大学学生救人案例)。这样可以克服学生因时空的差异、知识视野的狭窄而造成对原理、概念的理解上的困难和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产生时空环境的认同和学生身份的认同,从而使得互动教学成为可能。


2、运用学生写提案的方法,解决互动教学的体悟问题


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出的诸如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贫富差距已经很大、群体性事件频发和环境污染极为严重的现实并存情况造成的学生对《概论》课疏远进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实效性持怀疑态度问题,如果教师一味地解释[③]或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套话来搪塞学生,基本不能生效。


笔者对此的处理策略是在适度解释的前提下,让学生换位思考或者角色扮演,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身份,以和谐校园为主题去写提案,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难点何在,然后以小见大,引申到中国实际问题的解决。提案要求是——提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的现状和学校现有解决方案是什么,为何不起大作用,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有没有可行性。从2010级学生提交的提案来看,提案基本上指向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和校园不和谐现象。学校现有解决方案不起大作用,主要受制于学校财力不足、相关部门互相推诿和学生文明(表现为占座位且不服从管理员劝阻)与环保意识薄弱,因此应该从这些方面加以改进。管理学院一个小组甚至设想策划方案引进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赞助信息显示屏(信息显示屏解决信息发布的环保化问题)以弥补学校财力不足。另外,在提案展示环节让学生评委替代老师打分,同学也有自己的看法(在此附光电1001看法——老师您好!对于今天的提案展示,我有建议想跟您提一下。您让学生评委打分呢这一举措确实很民主,但是我觉得有时候民主不一定是个好东西。就拿今天的评分来说,就单从ppt上就可以看出哪些组是很认真准备的,哪些组是敷衍了事的,您是老师,经验丰富,想必这些您应该都已经看出来了吧!但是这么明显的事在学生评委那里却不一定能得到体现,因为有些评委可能因为私人恩怨评分有失公允,所以我觉得完全把决定权交给学生评委似乎不那么妥当。您看能不能这样,学生评委打分占40%,然后您再评分占60%,我觉得这样似乎要公平一些,希望您能考虑一下。)在此真刀真枪体会背景下,学生不自觉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实际背离是可以理解的,当我提到中国走向民治的道路不可能说一朝一夕完成,西方社会花了200年才建立起来的符合他们国情的体制,不能指望新中国几十年就可以完成,这需要过程等等类似问题的时候,相信学生会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

3
、运用学生化整为零方法,解决互动教学的失控问题


在互动教学中,在教务部门不可能在授课班级人数的安排上小型化前提下,可以使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即把班级划分为小组,小组成员最多不超过20人,组长由每组成员选定(如果以小组为单位固定座位更好,由于学生反对,我没有坚持)。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给小组派任务(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题,可以是上述所提到的提案),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由小组派代表上台对着话筒回答问题,同时对平时对期末成绩所占百分比予以调整,占50%60%的比例。如此大大改变了前排学生发言后排学生听不到、后排学生发言前排学生和讲台教师听不到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安排课下预习、
复习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积极参与《概论》课程互动教学的动力问题。


综上所述,基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和基于“知识、问题、情境三维策略”的互动,可以使《概论》课程互动教学成为可能。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学院微信公众号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二层) 

学院电话:027-87556742(院办)、87557893(人事)、87544455(教务)、87557739(教务)

学院邮箱:mkszyx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