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觉察情绪·应对噪音压力”世界噪音日主题活动在新博士生公寓厚学书屋温馨举行。活动通过知识科普、疗愈体验与创意手作,带领同学们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宁静,用行动为
学习
生活注入诗意与温度。
活动回顾:一场与噪音和解的治愈之旅
1.噪音小知识:从觉察到理解
活动伊始,主持人刘梓童以生动的案例和科学数据,向同学们揭示了噪音对情绪、专注力与健康的“隐形影响”:60-79分贝就会影响正常的休息和睡眠、80-100分贝则会在短时间内对心血系统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影响,而噪音分贝挑战显示敲击键盘声达到了82-89分贝、拉动桌椅声可达103分贝,让参与者们感到烦躁与不适。通过这一环节,大家不仅直观感受到不同噪音环境下的心理波动,更学会了用科学视角重新审视生活中的“声音边界”。
2. 声音疗愈体验:5分钟的心灵SPA
在隔绝外界嘈杂的静谧空间中,同学们闭目聆听自然白噪音与冥想音乐,跟随引导进行正念呼吸练习。短短5分钟的声音疗愈,让大家内心的焦虑与疲惫在无形中悄然消散,为同学们高压的学业生活提供了全新的“降噪”思路。
3. 果壳风铃DIY:让噪音化作疗愈之音
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同学们领取材料包,在轻音乐中开启创意手作。果壳、铃铛、麻绳与木环在碰撞,颜料在收纳袋上绘制的斑斓图案,每一串风铃都承载了独特的意义。同学们沉浸在制作过程中,精心打磨着每一个细节,让亲手打造的风铃成为生活中的美好点缀。
尾声:让疗愈之音持续回响
活动尾声,同学们手持自制风铃与创意收纳袋合影,定格温暖瞬间。本次活动虽已结束,但对抗噪音压力的行动从未停止。参与同学不仅带走了静音耳塞与冥想音频包,更收获了一份“主动降噪”的心境,愿每一串风铃,都能为你守护一方自在天地。
通讯员:袁臣斐 文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