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提升思政课程育人成效,进一步推动我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激发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学方法的热情,磨砺教学技能,提升教学基本功,我院于4月10日下午在西十二教学楼N211教室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2025学年度教师教学竞赛初赛。张传平、尹旦萍、张瑞敏、万晶晶、杨成林、邹旭怡、熊文娴、雷志春8位老师担任本次竞赛评委。
赛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昊驹宣读比赛规则并组织参赛教师抽签,13位参赛教师据抽签结果依次进行说课和课堂展示。
高作楠以《走向世界: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的孤行与觉醒》为题,从历史漫画切入,生动讲述了晚清中国派遣驻外使节这一历史事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当时的国内外局势,以及守旧派与洋务派冲突背后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规律。
蔡超引领学生回顾人类意识作为社会历史产物的诞生过程,启发其思考《人类意识产生之谜》这一课题,深入探讨人类意识作为最高级感知觉现象的自然科学阐释,并围绕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展开研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与认知边界。
欧阳琼以《真理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为题,通过农场主和火鸡的寓言故事,指出了科学和真理的认识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新的实践而得到修正和完善,同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引导其思考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展现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与辩证法。
翁俊芳以春晚人形机器人舞蹈巧妙导入《科学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课程,沿着新质生产力发展脉络,结合生动案例深入剖析其理论内涵与创新价值,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创新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进而探讨新质生产力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性。
覃愿愿围绕《“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三维阐释》,深刻剖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阐述其在中国实践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就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给出思考,呼吁新时代学子为理论创新与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唐丽敏围绕《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课题,借由一系列问题引领思考,深入阐释了其概念内涵,强调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动态发展特性。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演变的理论,领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熊雅妮以《中国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为题,从“历史视野-国际比较-实践要求”三层次构建认知框架,强调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改革创新的践行者。
马瑞以《抗战时期毛泽东敌后游击战战略思想的形成》为主题展开教学,围绕抗战时期毛泽东敌后游击战战略思想,结合具体史实深入剖析,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领悟抗战时期中共敌后作战的精髓,深刻体悟该战略思想形成的现实指导意义。
张登皓围绕《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展开授课,他巧妙结合近年热点话题与鲜活实际案例,深入剖析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关联,自然引出人的本质这一关键议题。他的讲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人与动物本质差异,清晰认识到人的本质兼具自然与社会属性。
范宁宇以《从三个层次理解“仁爱”原则》为主题,借助具体案例进行学情分析,解析大学新生对仁爱概念的朴素认知,以及他们将之与社会主义道德相联系时存在的误区,进而从“亲亲”“仁民”“爱物”三个维度展开探讨仁爱在传统美德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常晓璐以《中华传统美德视阈下“德”的发生》为题展开教学,巧妙运用案例分析、线上线下讨论及社会新闻导入等方式,帮助学生明晰道德修养的主体和客体,领悟中华传统美德对道德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培育的作用,推动学生将道德理论有效融入实践。
龚世豪以《甲午战败的原因与历史镜鉴》为题,通过分析洋务运动、海军建设以及中日两国经济技术的对比,探讨了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努力与失败,强调了制度腐败和技术落后是战败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培养史料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贾经铭围绕《理想、信念与信仰》这一主题授课,结合05后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思考与困惑,同时以科学家奋斗历程为案例,引导学生探讨理想、信念、信仰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强调实践需以不懈努力与坚定信念为支撑,彰显其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价值。
华中科技大学教学督导张传平作点评。他围绕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强调了思政课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树牢责任意识,通过创新表达,致力于将看似枯燥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转化为引人入胜的知识点,赋予其时代气息,讲好华科大故事。在教学方法上,张老师提倡“以小见大”的原则,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最后,张老师对所有参赛教师表示了肯定和鼓励,并期待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共同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堂。
经评委现场打分,欧阳琼、范宁宇、唐丽敏、张登皓、翁俊芳、龚世豪获本次教学竞赛前六名。近年来,我院持续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坚持以赛促教,以教促学,将教师教学比赛看作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不断为学院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交流平台与学习平台。未来,我院将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强化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激发青年教师队伍活力,用心用力打造一支落实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通讯员:杨皓若 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