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第十五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于2020年11月开始筹办,2020年11月15日开始正式向国内各大高校硕博研究生征稿。自论坛征稿之日起,受到了广大兄弟高校硕博研究生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至2021年3月15日截稿时,共收到投稿论文828篇。
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我们将所有来稿论文进行了匿名处理。经过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多轮评审,本次论坛共评选出获奖论文42篇。现将获奖论文名单予以公示:
获奖论文名单 |
奖项 |
姓名 |
论文题目 |
一等奖 |
林扬千 |
廓清与释义:解读马克思的“革命”概念 |
高旸 郭子欣 |
单位社会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治理经验与启示——基于Y单位发展历程的个案研究 |
陆一凡 |
“经济剩余”能否代替马克思剩余价值概念? |
田重 |
“自然历史过程”:理论范式及其多维贡献的厘定 |
许鹏 |
指导与影响:共产国际与中共六大关系探析 |
二等奖 |
陈静 |
人民主体思想的社会治理价值研究——基于《法兰西内战》的文本分析 |
石艳丽 |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北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研究 |
彭璇 |
新时代党员身份解读的新维度--党员身份凸显的内生与外化 |
黄进 |
从方法构架到处境意识——伽达默尔对阿尔都塞解释学的存在论重构 |
曹康莉 |
亚里士多德式马克思主义:谱系、诠释与反思 |
贺宁 |
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四”纪念话语之嬗变 |
童成帅 |
论列宁生态思想的三重逻辑 |
吴宗伟 |
中国共产党_政治体检_的百年探索历程_基本经验与完善路径 |
三等奖 |
刘经纬 魏志杰 |
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元问题研究 |
苏晨生 |
马克思否定了道德吗?——一种对研究的谱系学研究 |
李浩 刘长明 |
意识形态战争与好莱坞的使命 |
肖泽龙 徐怀泽 |
百年回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张力 |
孟子硕 |
数字帝国主义批判 |
王婷 |
社区疫时“一商两社无接触服务模式”构建探索 |
孙冲亚 高福进 |
数字帝国主义的宰制逻辑及其批判——基于国家文化安全的理论视角 |
马达 |
马克思、正义与政治哲学的位置 |
周静 |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变与不变 |
郭巧铮 |
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物质利益难题”及其当代意义 |
优胜奖 |
齐志远 |
自由时间:实现美好生活的新向度 |
王贺 |
驻村第一书记嵌入乡村治理的运作机制分析 |
李进荣 |
碎片化语境社会思潮传播的三维透视 |
冯定国 |
面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基层治理的挑战与应对 |
黄章龙 |
服务外包中的指标治理悖论-基于支配权视角 |
郑勇良 |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新帝国主义批评的主流观念 |
樊瑞科 张茂杰 |
《算法推荐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研究》 |
李祺 |
新时代文化虚无主义的中国样态、理论批判及其治理对策 |
付娜 |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功能论 |
齐发 龚志宏 |
基层党组织被动形式主义治理研究 |
曾钰诚 |
法理:党内法规实践的价值基础 |
张瀚升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基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的感染教育法理论 |
田方晨 王宇婷 |
区块链技术提升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探析 |
谷晓宇 |
马克思“自由时间”的哲学解读及新时代启示 |
张建荣 左新亚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心态调适功能研究 |
任雪 王和 |
劳动教育中志愿服务的“对象性”阐释 |
郭小凡 |
本科一年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类书籍阅读的困境与对策——基于N市8所“211”高校学生的质性研究 |
肖潮 |
新时代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分析与策略选择 |
黄丽芬 |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逻辑与路径探析 |
论坛拟于2021年5月23日于华中科技大学举办,诚邀各位投稿作者出席,具体事宜另行通知。本次论坛获奖论文名单公示期自即日起三个工作日,即2021年5月15日—2021年5月17日,凡对上述获奖名单有异议者,请在公示期内向第十五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筹备委员会反映。
华中科技大学第十五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筹备委员会
2021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