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宋茹)生物制药的同学声情并茂地讲述大国医药的故事,生物医学工程的同学列出四大科技前沿走向,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的同学拍视频对话“龙芯之母黄令仪”,生物信息学的同学采用影像资料与戏剧演绎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研攻关历程……在刘传春老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上,同学们运用微电影、配音演绎、路演宣讲等多种方式,讲述各自专业领域的科研攻关历程,立做强国科技先锋志向,让思政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活起来了。
生物制药的肖奕希、刘祺轩、王子希、张宇杰四位同学用数据说话,从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引入,讲述了青霉素由1949年0.9克黄金购买0.12克一瓶到1958年降为几毛钱一支,20世纪80年代侯云徳首次克隆出α1b型干扰素基因而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干扰素,2014年陈薇院士率队赴非洲疫区实现中国疫苗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相伴一个个技术突破的是中国生物制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欣欣向荣发展,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上升至2021年的78.2岁,这激发同学们接下前辈手中的疫苗事业,攻克mRNA疫苗技术的科研志向。
生物医学工程的杨博棱、杨喆、刘博、颜久鹏和王众等同学从生物医学工程背景及现状出发,根据国家政策与国家发展需求,以医学影像技术为例介绍关键技术创新,提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微纳米技术、个性化医疗、神经工程与脑机接口技术”四大领域突破性发展有望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并从专业发展驱动和能力要求激励未来学院的同学,立志这四大领域的研究,为我国核心技术突破贡献力量。
杨博棱同学在汇报
微电子的张艺申、刘明宇、陈泓晓、马天羽、代文昊五位同学自己制作、拍摄、剪辑的视频,用同学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学习的切身感悟和实在困惑,通过扮演与年轻时“龙芯之母黄令仪”对话的方式,为在场同学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特别是从学生视角出发,以“我的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我到底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等本科生共识性的学习问题为引入,引发了同学们的深深共鸣。视频中通过名人扮演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行业领军人黄令仪院士的风采,也通过前辈之口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收获了在场观看同学的一片喝彩。对话“黄令仪”院士的同学们表示,要学习黄令仪院士的科研钻研精神和矢志不渝报国精神,突破芯片设计方法学与设计自动化等领域的卡脖子技术。
同学与“龙芯之母黄令仪”对话
生物信息学的黄晨旭、郭睿锋、李元皓、徐立岩、张隆基、马永泽、梁智斌七位同学采用影像资料与戏剧演绎相结合的方式制作视频。历史背景部分借影像资料,娓娓道来我国人工合成蛋白质项目的前世今生。当讲述到邹承鲁等前辈攻克人工合成蛋白质项目历程时,同学们化身演员,用实验室场景细致刻画了科研攻关的纠结和不易。视频结尾,同学们更是通过当年的报道,具象化阐释了人工合成胰岛素对中国医疗和世界人类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表演,同学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生物信息学前辈们的呕心沥血。感动于拓荒者前辈们的不易和坚守,表示作为生物信息学人会致力于生物信息学的前沿研究,为祖国繁荣贡献青春与热情!
同学们扮演讲述前辈攻克人工合成蛋白质项目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什么样的人才算时代新人?华中科技大学尤政校长在2022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时鼓励学生,“争做强国先锋,要勇于创新,做有责任担当的华科大人”。于华科大人而言,“与新时代同行,争做时代新人”就是要争做“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强国科技先锋的时代新人。“我的专业我的国”系列展示秉持这一理念,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我专业与国家发展的联系,启发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将自我发展与国家进步紧密联系,争做强国先锋,在科研攻关中完成自我实现和技术报国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