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华中科技大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经历了从马列主义教研室到政治教育系,再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程。1952年建校伊始,学校即组织师资对全校学生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1954年成立马列主义教研室。2000年合校后,组建了独立建制的政治教育系。2007年9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是湖北地区最早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立信致真、立言咨政”的理念,扎实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各方面成绩斐然。
党旗领航成效显著。学院建立并实施“第一议题”制度,深刻领悟“国之大者”,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行动自觉更加坚定。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实施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教研室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硕士生党支部获湖北省高校“支部好案例”二等奖。强化“马院姓马、在马言马”鲜明导向,实施思政课教师上岗宣誓制度,在湖北省是第一家;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逐步建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扬正气树新风,开展党风廉政、师德师风、财务政策及财经纪律培训,积极营造实干氛围,谋大事、干实事,增强班子凝聚力。
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4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12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自2017年起新增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双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并在全校范围招生。学院成立至今培养了各层次优秀毕业生。围绕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致力于从政治素养、专业素养、综合能力等多方面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平台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学院拥有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院、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数智党建研究中心和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一战线基础理论研究基地4个省级研究平台,建有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大别山革命史和大别山精神研究院2个校级研究平台,另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和党的建设研究所4个院级研究平台。与法学院协同建设由中央统战部等4部委认定的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与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协同建设由中国科协等7部委认定的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协同共建由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联合设立抗击疫情专题实践教学基地;与华中科技大学精密重力测量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协同建设,由教育部办公厅、科学技术部办公厅联合设立科学精神专题实践教学基地。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现。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4人,讲师4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1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1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1人、影响力提名人物2人;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1人、湖北省高校十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3人、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2人、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湖北省督学1人;先后入选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13人。
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院现有湖北省教育厅颁布的名师示范课堂14个。学校素质教育通识选修课程“城市与文化遗产”和必修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政课社会实践”分别于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入选湖北省一流本科课程。另外,获得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一等奖各1人;获得2021年湖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1人、一等奖2人。2022年,由我院参与指导的校研究生红色理论学讲团获评湖北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教学活动多元生动。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引导科研,科研深化教学,本着“让学生真心喜欢”、“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半翻转课堂”、“精品思政选修课”等教学创新,使思政课“配方”更新颖、“工艺”更精湛、“包装”更时尚。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显著。近五年共有14项教改项目立项,其中省级6项,校级8项。主要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从教学法和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具体包括:实践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价值澄清”教学法、“论坛陈述与评论”教学法、互联互通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差异化教学研究、互动教学研究和网络课程平台教学研究等。如把教学搬到武汉红色文化现场以及深挖校本资源,把科学家精神融入课堂等,积极探索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新路径,给学生别开生面的教学体验,让课程内容不仅入耳、入眼,更入脑、入心。
特色课程优质新颖。学院聚焦学术科研与课程教学共同发展,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精品理论课程。《深度中国》系华中科技大学第一批高水平素质教育通识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立项建设项目,课程聚焦于当代中国理论与实践中的时事热点问题,内容含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等多方面,特邀教师包括丁烈云、邵新宇、李元元、张广军、尤政、陈孝平等院士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名师。课程自开设以来,便受到各级媒体、国内同行、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连续2次(2019、2020)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集体行动,2020年入选首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成为学生争相选课、媒体持续报道、社会广泛关注的“网红爆款”思政课。
2021年春,学院为推进“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四史”学习课程《百年中国》,通过讲授中国百年来对发展道路的探索,帮助学生从全局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尤其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三件大事”、创造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飞跃”的奋斗历程,促进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党情、国情、社情,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特邀李元元、张广军、尤政等院士以及喻立平等社会科学界知名专家来授课。在校内,《百年中国》开课以来逐渐成为人气课程,持续受到学生热捧;在校外,《百年中国》同样受到媒体高度关注,引发新一轮报道热潮。
科研成果持续增长。学院拥有一支潜心学术、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优秀科研队伍,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建设等二级学科领域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培育了若干个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敢于创新的学术团队。近5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7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8项,项目经费总计近1500万元。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纸理论版发表文章640多篇,出版专著近50部。其中,数十篇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6项成果获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学术交流助力发展。学院紧跟学术前沿与学术热点,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喻园求真学术论坛邀请了一大批知名学者进行学术指导。连续举办十六届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学术活动,助力学校学院学术成果互学互鉴。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授课大赛,积极组织研究生开展“周末理论大讲堂”网络学习活动,不断提高研究生理论宣讲与授课水平,不断壮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思政课教师后备队伍。
导学关系健康发展。学院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面向在读全体研究生发放问卷开展学情调查,梳理研究生的切身诉求,针对诉求一一回应。结合学情调查,明晰当前形势和任务,以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导向,实施完善招生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增加课程供给、增强过程管理、提升研究生导师培养能力等举措。
学生工作颇有特色。学院历来重视学生党建工作,形成了一套“特色党日活动、红色基地观摩、支部共建、社区志愿活动”相结合的学生政治素养培养机制,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一对一”帮扶模式,确保学生政治素养提升工作的全面覆盖。实行学生课外学习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组建“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小组”、“马语者阅读会”等课外学习小组,为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搭建了广阔的平台;组织“同上一堂思政课”授课比赛和微党课讲授等活动,发挥学生专业所长,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社会服务广受赞誉。学院积极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工作。学院连续多年荣获湖北省委讲师团理论宣讲先进单位、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热点面对面”先进单位。学院10余位教师参加团中央讲师团、湖北省委讲师团和学校讲师团,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理论宣讲专家队伍。学院与中共深圳市龙华区共建“深圳互联网党建研究院”,帮助地方政府探索“互联网+党建”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在蕲春县横车镇建立“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委派教师带领研究生对横车镇的特色产业进行调研,帮助横车镇制定“十四五”规划。学院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干部理论培训和党务培训,均取得良好社会反映。
七秩奋进,争创一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将凝心聚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增强学科自信心和硬实力,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为创建重点马院和建设一流学科而不懈奋斗,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马院新篇章。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二层)
学院电话:027-87556742(院办) 027-87544455(研究生教务)
027-87557893(人事) 027-87557739(本科生教务)
学院邮箱:mkszyx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