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系列学术报告会

来源:新闻资讯 时间:2017-01-10 点击量:

         201717日至8日,我院举行了系列学术报告活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宋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杨凤城教授,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宇翔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201717日晚7点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杨凤城教授于我院大会议室开展了为“国际与历史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术报告,黄长义、吕洪良、白萍、闫帅、李扬、于小晶、邹旭怡等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同学参与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杨教授以当代“从严治党”、“和谐社会”、“文化安全观”、“改革开放”等史实的研究为例,强调作为学术研究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一定要有历史意识,要充分尊重历史事实,不能跨越历史的边界去过度追溯。接着,杨教授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要有国际视野,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世界舞台上去研究,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重要贡献就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富裕发达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此外,杨教授还谈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和研究等问题。最后,在交流提问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在场听众就“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以及古巴社会主义模式等相关问题向杨教授进行请教,杨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与会老师、同学收获良多,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讲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开阔了学术视野,增进了思想交流,为今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201717日晚7点半,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宇翔教授在我院资料室开展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类文明史意义”的学术报告,谭亚莉、栗志刚、梁红、李建国、沈昊驹、赵志坚等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同学参与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陈教授对湖南湖北两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做了简单介绍,突出两湖是一家的理念,并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准这一问题开始本次的学术报告,老师同学们就此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陈教授认为,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我们都不可能回到过去,所谓也并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并非墨守成规的简单循环。陈教授指出,文化延续性对文明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可追溯至秦代奠定的秩序中。接着,陈教授介绍了佛教本土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凸显文化融合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意义。最后,陈教授就本次报告做出总结,他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史意义在于制度的建构、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我们目前处于文明的延续和有效的制度建构中,没必要回到过去,同时,他还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给世界提供了一个文明的标本,即一种可持续的制度资源、综合创新地发展经济的能力以及连续的文明。在此背景下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基于中国传统的国家发展和治理的智慧,在经济、社会、文化、制度全面进步的背景下,为人类开辟一种新的文明体。在交流提问环节,现场师生踊跃提问,陈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同学们表示,通过本次讲座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提高了同学们分析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

201718日上午9点,华东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宋进教授在我院大会议室进行了题为问题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报告,黄岭峻、黄长义、成良斌、杨金华、李扬等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同学参与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宋进教授以“问题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主题,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宋进教授就近年来硕士生和博士生学位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意识不强、方法运用雷同等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一定要具有问题意识和方法论创新。所谓问题意识是指要以现实关照问题,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他提醒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要树立客观性、超前性和批判性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方法论创新十分关键,他指出方法论创新可以从对解释原则进行创新、对概念框架进行创新、对背景知识进行转化、对提问方式进行创新、对逻辑关系进行重组等五方面入手。在交流提问环节,现场师生就学位论文方法论创新等相关问题向宋教授进行了提问,宋教授一一进行了解答,本次学术讲座使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同学们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通过一系列学术报告会,我院师生了解了更多前瞻性、理论性的学科知识,在原理和方法上都有所启发,受益匪浅。

通讯员:赵谛 范宁宇 殷萌雨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二层) 

学院电话:027-87556742(院办)       027-87544455(研究生教务)

                 027-87557893(人事)       027-87557739(本科生教务)

学院邮箱:mkszyx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