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了期中教学检查座谈会,学校教学督导组专家刘家俊教授、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胡艳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岭峻教授、副院长谭亚莉教授、以及各教研室主任和副主任参加了座谈。
谭亚莉副院长介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的抽样调查结果。谭院长指出,经调查80%以上的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90%以上的同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当然,调查也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够”、“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够”、以及“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校教学督导组专家刘家俊教授从“教学效果”、“教师的态度”、“课件质量”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工作整体水平很高,不仅“有高原”,而且“有高峰”,当然也存在“短板”。刘家俊教授认为,“集体备课”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经验,值得在全校推广。集体备课不仅可以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到教学当中,而且可以“取长补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针对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刘教授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二是观摩其他课堂,善于借鉴经验;三是密切联系实际,尽量使教学接地气;四是针对不同的专业,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栗志刚、梁红、刘传春、张德鹏、杜志章、万晶晶、杨成林等围绕“找准问题”、“提出对策”、“提升质量”等方面展开了充分讨论,拟将比较集中的问题向教务处报告,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胡艳华书记在发言中指出,在听了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之后,感觉老师的素质较好、教学水平较高,不仅有理论讲解,还有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课堂氛围活跃,也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当然,胡书记也看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例如部分同学一直低头玩手机游戏、或在课堂上吃东西、或从头到尾听音乐、或做其他课程的作业等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学风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胡书记认为,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不仅要加强“教风建设”,而且要加强“学风建设”。
院长黄岭峻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他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是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研”制度化,长期固定开展,而且要增加调查样本,做更广泛的调研,充分掌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客观评价。二是要充分结合现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三是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例如进一步完善互动教学,不仅是形式上的互动,更强调思想和灵魂的互动;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尽量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教学,尽早实施“微课”或“慕课”教学。四是在课堂管理方面,注重行程性评价,尝试性实行“积分制管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作用。
期中教学检查座谈会,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每个学期都要开展的教研活动,既有利于总结经验并及时推广,也有利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