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华中科技大学第十九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顺利举办

来源: 时间:2025-05-12 点击量:


5月10日,第十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在我校八号楼顺利举办。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青年”为核心主题,号召广大青年学者积极投身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切实承担起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本次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湖北省高校青年工作研究会、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共同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40位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共聚一堂。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詹健,团委书记罗迪,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学东,院长岳奎,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明飞,副院长李建国沈昊驹,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梁浩伟出席本次会议。

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岳奎主持。岳奎简要介绍了本次论坛基本情况并向获奖的青年学者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本次论坛共征集有效稿件1058篇,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来稿661篇经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多轮评审,分设一、二、三等奖共评选出获奖论文90篇。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学东对我校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他指出,华中科技大学作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我校始终坚持“三步走”发展战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通过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等核心举措,着力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

颁奖环节,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詹健团委书记罗迪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学东副院长沈昊驹为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长江学者焦长权作题为《迈向共同富裕之路:社会建设与民生支出的崛起》的报告。他从中央和地方的具体数据出发,指出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节点,民生保障建设也处于从转变的关键时期进而他提出,如何不断克服民生保障的不平衡,确保民生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新发展阶段面临的重要挑战。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汤素娥以《人工智能嵌入劳动教育的异化风险与纾解之道》为主题进行发言。她从技术增益视角,阐述了人工智能嵌入劳动教育在高度、深度、宽度、效度四个向度的正效应,并深入分析了此举措存在的异化风险及其具体表现。基于此,她提出应从明晰导向、把握主线、坚守原则、匡正失范四个方面,审思二者关系的多重维度,为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

本次学术论坛开设三个平行分会场。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者围绕不同主题在分会场展开交流与论。

第一分会场由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昊驹主持。来自全国各高校的青年教师围绕“如何做好教学和科研”这一主题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困境”“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互动频繁,交流氛围热烈。

第二分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学东主持。与会学者就“如何做好学术研究”的主题,围绕“研究心态调整”“学术前沿探索”“科研方向选择”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针对青年学者成长中的共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讨论中,多位学者强调,学术研究需葆有持之以恒的专注力与开放创新的思维格局,既要扎根专业领域夯实基础,又要敏锐把握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第三分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贾经铭主持。获奖青年学者代表围绕“涉外法治”“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党的作风建设”“数字劳动”等前沿议题,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从实践应用视角出发,对各研究主题进行了多维度的探讨。他们引经据典、各抒己见,就研究方法创新、理论价值挖掘及现实问题解决等内容展开热烈研讨。

至此,华中科技大学第十九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圆满收官。本届论坛赓续“开放治学,以文会友”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青年”的主题框架下,汇聚全国青年学者智慧,既深刻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锚定了新时代青年投身强国建设的实践坐标。跨地域、跨领域的思想交锋不仅让青年学者深刻领悟到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战略需求同频共振的深刻意义,更凝聚起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年理论创新合力。展望前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与会青年学者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需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深化理论研究、优化人才培养、推动学术创新,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高地,为培育时代新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通讯员:龙杨旨馨、王静雯、王姝惠

 

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东七楼(二层) 

学院电话:027-87556742(院办)       027-87544455(研究生教务)

                 027-87557893(人事)       027-87557739(本科生教务)

学院邮箱:mkszyxy@h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