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红玉老师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上,来自能源、化学、电气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小组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汇报展演。这场展示是一次知识与思想交融的盛宴,来自不同专业方向的同学基于自身专业视角,深入挖掘专业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体验。
能源学院的梁嘉兴、李昱甫等同学以“从汽车发展史看中国”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情景演绎与专业视角的分析,展现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追赶者” 到“领跑者”的蜕变历程,彰显了能源专业在国家发展中的使命担当。在前期准备阶段,小组成员经头脑风暴确定主题方向。梁嘉兴同学结合个人兴趣与国家科技实力提出以新能源汽车为切入点,最终小组选取“从汽车发展史看中国”作为核心主线,巧妙串联汽车工业与国家发展故事。展示伊始,一段情景短剧以趣味形式揭晓中国首位汽车车主为慈禧太后,引发全场关注。王越同学以时间轴为线索,系统梳理中国汽车工业四大发展阶段:从早期仿制探索的艰难起步,到合资合作引入技术的转型,再到自主品牌崛起的奋发历程,最后由梁嘉兴同学深入剖析新能源阶段的突破,引用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案例,生动诠释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转型密码。
以专业之光点亮奋斗之路,电气学院罗倩小组的《电火相传》舞台剧,串联起三代华科大电气人的家国故事。从建国初期投身武钢供电建设的初代学者,到改革开放后突破特高压技术封锁的科研骨干,再到新时代深耕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的青年团队,舞台重现了电力事业与国家发展同频的历程。潘垣院士攻克“人造太阳”技术、程时杰团队研发超导电力、曲荣海指导学生突破永磁电机难题等场景,展现“明德厚学”的校训传承。剧中,青年学子以“双碳”目标为指引,誓言在脉冲强磁场、柔性直流电网等领域勇闯前沿,将个人理想融入“科技强国”洪流。结尾集体朗诵“国之所需,吾之所向”,传递出电气人接过精神火种、以专业赋能万家灯火的信念,启示青年以专业为舟、奋斗为桨,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家国长歌。
化学学院苏晖阳同学小组的舞台剧《中国第一瓶胶水的诞生记》,重现了我国胶粘剂工业从 “一穷二白” 到自主创新的奋斗历程。舞台上,建国初期的科研工作者在简陋实验室里破解国外技术封锁,用烧杯与试管熬制出第一瓶国产胶水,为 “一五” 计划中的机械制造、纺织工业解了燃眉之急;改革开放后,工程师扎根车间改良配方,让高强度结构胶支撑起国产汽车、高铁的关键部件;新时代学生团队则聚焦 “双碳” 目标,研发出可降解环保胶粘剂,助力 “无废城市” 建设。这些成就背后,有隐姓埋名的科研先驱如 “中国胶体化学之父” 傅鹰的学术奠基,有扎根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更有无数在实验室与车间间奔走的平凡劳动者。剧中,青年学子以 “卡脖子” 技术攻关为己任,誓言在高端电子胶、医用生物胶等领域突破国外垄断。“从试管到产线,从实验室到祖国大地,我们手中的试剂瓶,始终盛放着‘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 这场跨越时空的演绎,既是化学学科服务国家的缩影,更激励当代青年以专业为笔,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书写青春答卷。
电气学院马喆同学小组“电气专业服务强国建设”的 PPT 报告,聚焦电气领域前沿应用,展现专业服务国家建设的磅礴力量。报告中,从特高压输电工程跨区域输送光明,到智能电网保障万家灯火;从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研发,到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并网技术突破,生动呈现电气专业在能源转型、民生保障中的关键作用。小组以详实数据与清晰图表,直观展现技术创新成果,激发青年学子以专业知识投身强国建设的热情,彰显电气人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
通讯员: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