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二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自2017年12月21日征稿起,得到了省内外多所高校硕博研究生的积极响应,至2018年3月20日截稿止,共收到论文281篇。
为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本次论坛特采取匿名评审方式。邀请我院相关领域的专家老师进行多轮评审,共评选出院外优秀论文18篇、院内优秀论文10篇(排名不分先后)。现将优秀论文名单予以公示:
院外优秀论文名单 |
姓 名 |
论文题目 |
安佳宝 |
大学生使用网络表情包的现状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侯承材 |
嬗变与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演进向度 ——意识形态从“马克思”走进“新时代” |
董伟、乐君兰 |
《共产党宣言》中的生态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
刘冬冬 |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转向 |
江林謄 |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吗? ——论霍布斯鲍姆的社会主义思想 |
徐 岚 |
从技术自主论看人对技术的自主 |
李绍广 |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精准推送实效设计 ——从态度改变理论出发 |
张迎雪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活哲学思想探微及其新时代启示 |
尹帮文 |
网络环境中的“异化”及其治理 ——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分析 |
陈猛、李静 |
新媒体视域下政府话语权构建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禹荟彩 |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武汉市五所高校部分学生为例 |
刘 宇 |
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村镇特色文化保护与发展 ——基于张家界泗南峪村的实证研究 |
刘成成、李永峰 |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动力机制论析 |
江晓艳 |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及其实现 |
王婉君 |
新时代中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路径 ——基于政治文化的视角 |
冯志伟 |
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思考 |
魏亚飞 |
试论“以文化人”的实现路径 |
马 勇 |
马克思主义生活观视域下的法律描述观之建构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发展的生活之维 |
院内优秀论文名单 |
张 毅 |
论尤斯拉纳对信任价值维度的重塑 |
史珊珊 |
大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情况研究 ——以武汉某高校为例 |
陈 青 |
我还是我 ——个体自我连续性形成的心理机制 |
巢宗明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研究 ——基于议程设置的视角 |
舒丽娟 |
历史在话语中“终结” ——后现代主义历史观评析 |
赵 航 |
影视作品《欢乐颂》中的女性主义 ——基于波伏娃的女性主义分析 |
范宁宇 |
人的全面发展:原典精神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图景 |
熊婷婷 |
何谓“历史事实”? ——历史相对主义的思与辨 |
刘璐璐 |
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之理论溯源与思维解析 |
孙奥娜 |
析志愿服务参与传统社区文化建设的介入机制 ——以武汉市洪山区汽标社区为个案 |
诚邀各位投稿者于2018年5月5日出席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二届“马克思主义青年论坛”,参会具体事宜将另行通知。公示时间为4个工作日(2018年4月25日—2018年4月28日 )。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二届青年论坛筹备委员会
2018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