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长夏)4月18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工作会于东七楼203会议室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岳奎、副院长沈昊驹、各教研室(中心)负责人、本科课程责任教授、教学秘书等参加会议。会议由院长岳奎主持。
岳奎传达了有关部门关于思政课教学的要求和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有关工作精神,结合思政课教学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随着当前我校思政课教学“中班教学、小班研讨”模式的全面推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如何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开展教学改革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要求思政课教师需进一步抓好课堂主渠道,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形式,进一步强化课堂管理,进一步提高思政课上课的实效,满足学生的理论和发展需求。
沈昊驹对会议研讨重点进行强调。他指出,要在思政课教学创新中贯彻落实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重点研讨课堂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改革,重视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和学习效果。
随后,各教研室(中心)负责人结合会议内容和实际教学经验展开交流讨论。
纲要教研室主任、课程责任教授夏增民提出应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将课程互动与信息化教学紧密结合,提升教学实效,同时注重实现思政课教学与院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从而巩固思政课教学成果。
中特教研室主任蔡孝恒充分肯定了我院思政课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水平,同时也提出在课程设计方面仍需重视本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差异性,注重提高教学针对性。
科哲教研室主任杨金华结合《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授课情况,强调要通过优化师生互动形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德法教研室主任万晶晶提出,一方面,学院要继续加大教研室的人才引进力度,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可关注如何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增加时效性的内容,将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融入课程教学。
形势与政策教研中心主任吕洪良表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两会”精神等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程内容,推动理论教学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国家发展脉搏。同时,还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作用,形成思政教育合力。
原理教研室副主任李扬认为,根据“原理”课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结合经典著作阅读,采用研讨式互动学习加深同学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概论教研室主任闫帅提出,要找准学生兴趣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同时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注重将教材内容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思政课社会实践教研中心主任周浪指出,要注重课堂内容的精炼度与呈现方式的创新,在有限的学时内把知识讲通讲透。此外,课程实践过程应与校团委密切合作,从而打通选题渠道,准确挖掘时代热点,使选题兼具时代性和价值性。
此外,与会教师还围绕课程学时学分的设置和调整展开讨论,以进一步增强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最后,岳奎作总结发言。他要求各教研室(中心)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青年学生在哪里,思政课就要在哪里”,优化“中班教学、小班研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获得感、满足感、发展感为标准,打造运用信息技术、智慧平台集课堂讲授、社会实践、案例资源、成果展示、质量标准于一体的思政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次会议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和长效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学院长期以来对把好教学质量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坚守。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课程内容研究、教学形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注重学生的学习获得感,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实践成效。